English

美国外交背后的文化根源

2000-09-08 来源:光明日报 罗养毅 我有话说

《美国文化与外交》将美国的文化传统与外交表现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结合起来考察,探求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不仅述其然,而且究其所以然。从一个新视角揭示了美国霸权主义外交的历史文化渊源。《美国文化与外交》虽然涉及到迄今为止美国历史的全过程,但并不是一部单纯写史的著作。作者把美国政治文化主流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外交政策行为列为十个专题进行研究。每个专题重点突出,彼此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该书探讨了美国文化的形成。所谓美国文化本是源于欧洲大陆的清教文化,由清教信徒移民新大陆时带到北美,并在北美大陆找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异化为美国的白人文化。这种文化在美利坚民族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有着很强的排斥异文化的民族优越感,甚至是种族优越意识。美国人自诩为“上帝的选民”,以“救世主”自居,负有教化和拯救弱小民族的“天赋使命”,而美国则是“一座照亮世界的‘山巅之城’”,是寻求自由者的“希望之乡”。这种以对其他民族的优越感为价值取向的文化主宰了美国政治的主流,贯穿于美国的全部历史。尽管作为美国文化本源的清教在欧洲曾饱受岐视和迫害,但美国在寻求发展、扩张版图时,却总是伴随着对其他民族的岐视、压迫和摧残。如美国人在西进过程中对印地安人、墨西哥人,在海外扩张初期对菲律宾人,以及在称霸世界过程中对非西方意识形态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如此。

作者在书中表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文化不仅在确定国家对外政策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一国外交政策的手段、方式和风格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一观点贯穿于整部书中。

在国际社会中,文化的多元性是超越任何意识形态的客观存在,这种多元性正是构成国际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外交的根本目的是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其所代表的国家利益,并体现其作为一个国际社会成员应负的责任,现代外交应具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彼此间的对话和理解,减少冲突和对抗。

尽管世界各国因文化底蕴不同,综合实力相差悬殊,其外交方式、手段相异,但决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如果一个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以某一种文化模式取代文化的多元性,那么也就是在破坏国际社会存在的基础。而有些美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总是居高临下,自以为“享有完成其命运和拯救世界的无限特权”。因此,他们把自己的是非标准作为国际社会评判是非的标准,把其他国家是否接受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作为衡量该国文明进步与否的标准。即所谓“美国信念的理想过去是,现在还是不仅对美国是正确的,而且对其他国家也是正确的。”可以说,这就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文化基础。美国在“惟我独尊”的优越意识下所展开的外交,即使不刻意张扬,那种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咄咄逼人的做法也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本书挖掘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文化因素,并给予了理性的批判。

《美国文化与外交》虽然是分专题对美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政策进行评析,但是我们通过作者的精心编排还是可以大致看清美国外交的主要线索。建国二百多年来,美国的外交总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特征。如务实传统、孤立主义、理想主义、冷战对抗,等等。但是无论实行什么“主义”或是采取什么外交政策都是以维护美国利益为目的的,都是实现美国利益的手段。尽管美国从来都是不失时机、不遗余力地搞“输出民主”、“人权外交”,但是在推行过程中却采取双重标准:因是否服从符合美国利益而异,顺我者友,逆我者敌。当现实利益与文化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后者往往服从前者。作者认为,美国在推行文化价值观时决不会超越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是要使之成为实现其政策、经济、安全等利益的手段。书中以大量的资料、确凿的事实对美国“输出、民主”、“人权外交”的功利性、虚伪性做了深入的剖析。

《美国文化与外交》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具有创新意义。首先,研究一国的文化传统对其外交政策、外交思想、外交行为的作用和影响,对系统了解该国的外交特点、历史根源以及外交趋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不仅对认识美国文化与外交的历史大有裨益,而且对研究当代美国外交也具有现实意义。其次,书中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对“孤立主义”文化情结的评析,对推行文化价值观(“输出民主”、“人权外交”)与维护现实利益之间矛盾的评析,以及对美国领土扩张、经济扩张和文化扩张的论述等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该书为进一步开展国别文化与外交的研究开了个好头。但是,书中有的地方引文过多,冲淡了对主题的阐述;有的地方分析论述形式单调、展开不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